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“魂魄聚散说”:人之初生,以七日为腊,一腊而一魄成,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;死以七日为七,一七而一魄散,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,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。拜七习俗本于道教。从该俗的实践看,做七请道士诵经,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,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。
“拜七”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,每七天为一个祭日,称为“头七”、“二七”、“三七”、“四七”、“五七”、“六七”、“末七”,共计49天。一般以頭、三、五,末七祭禮较隆重,亲友皆至,孝子要哭灵。據傳統風俗“三七”稱為仔七,孝子大都要诵经礼忏,亲友也要送祭品、香燭和金銀元寶等物來祭奠亡者。拜三七課程如下:
在當天啟告神靈洞鑒,然後靈前修崇三七奠辰,
略表兒孫孝誠一片,亡者鑒領四親六眷朋友街坊
之拜祭品,解脫雀陰,沉淪之苦,早登蓬萊仙境。
道師開光衣槓冥物,給附先人冥中享用。